2015年5月6日,由北京日报印务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新闻印刷物流产业基地主办的“风口上的工业+——印刷企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研讨会隆重召开。会上,北京印刷协会理事长任玉成发表了题为“转型发展要有紧迫感”的精彩演讲。在演讲中,任玉成发布了2014年北京印刷业统计数据,并对当前北京的印刷业态进行分析,还谈到了对北京印刷业转型发展的思考等问题。以下为任玉成的主要演讲内容。
一、北京地区印刷企业2014年度统计数据
2014年,北京地区印刷企业(含出版物印刷、数字印刷、专项印刷、包装装潢印刷、其它印刷)共计1664家,比上年减少5家。主营业务收入302亿元,同2013年基本持平。
利润总额30.5亿元,比2013年增加1.7亿元,增加5.9%;资产总额474.3亿,比2013年增加7.4%;年末人数65022人,比2013年减少3214人。
二、北京印刷业统计数据及当前业态分析
1、企业集中度高,市场留给中小企业的空间不断收窄
企业集中度反映的是市场份额在产业中的分布状况,企业集中度高是指市场份额的大部分集中在少数企业手中。2014年北京地区主营业务收入5000万以上的企业只有101家,占企业总数的6.06%,而主营业务收入达227.3亿,占全部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近71.2%。主营业务收入1000万以下的企业1296家,占企业总数的78%,主营业务收入33亿,仅占全部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11%。
2、产能严重过剩,企业盈利空间越来越小
目前,北京印刷企业投资回报在不同细分领域和不同类别企业差别很大,情况也很复杂,我们就用企业分类的两大板块出版物印刷和包装装潢印刷来谈这个问题。
首先看一看出版物印刷的情况。2014年出版物印刷企业资产总额244亿元,利润总额11.7亿元,以资产总额为基数的资产利润率为4.8%。但是,在25家资产总额2亿元以上的企业里有5家企业的资产利润率在10%以上,最高的达42.22%。其他20家企业的资产利润率低于10%。这25家企业中,有的并不是以出版物印刷为主业的,但统计归类还在其中。
再看一看包装装潢印刷的情况。包装装潢印刷企业资产总额129.5亿元,利润总额10.9亿元,以资产总额为基数的资产利润率为8.40%。资产3亿元以上的有8家,以资产总额为基数的资产利润率10%以上的企业有4家,其中最高的达50.66%。资产3亿元以下1亿元以上的企业有25家,其中也不乏包装印刷的大咖。
包装印刷是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一些拥有专利技术的企业或从事特种证书、体彩、烟包等业务的企业日子确实滋润,但多数企业的日子也很艰难,每年都有一些企业入围,也有很多企业退出。未来包装印刷将从以“印”为主转为以“包”为主,体现包装的本能,减少过度包装造成的资源浪费。
三、对北京印刷业转型发展的思考
这些年来,北京印刷业的转型取得了很大进展。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北京地区印刷行业发展报告》指出,北京印刷业目前有五大领域在全国领先。分别为精品出版物印刷领域、艺术品高仿真复制领域、安全防伪印刷领域、数字印刷和印刷数字化领域、绿色印刷领域。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北京印刷业的发展目前还面临着很多困难,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要靠转型升级。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这个问题。
1、北京印刷业转型升级的迫切性
无论是经济的转型还是产业的转型,所针对的根本问题都是要转变发展的方式,提高发展的质量,从而实现发展的可持续性。
印刷业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同质化竞争带来产能过剩,产能过剩带来无序竞争,无序竞争造成资源浪费。这种业态显然不符合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产能过剩造成效益低下,技术研发、技术改造投入不足,环境保护投入不足,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脆弱。特别是北京作为首都,近年来新的城市定位,又给印刷企业带来巨大压力,土地和人工成本高,环境压力大。北京印刷业人均劳产率虽然近年来不断提高,达到45万元左右,居全国首位,但仍与发达国家有2到3倍的差距。
北京地区1600多家印刷企业,多数企业处于这种状态。因此,必须全力推进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企业的转型升级,在政府政策支持、政策引导下,通过市场竞争淘汰落后产能、落后工艺和落后企业,促成健康新业态的早日成型。
2、北京印刷业转型升级的大环境日趋优化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环境压力
一是出版单位的企业化改制为印刷企业提供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联手发展的经济基础。
在内容生产为主导的出版印刷产业链中,出版单位的行为是印刷企业的风向标。近年来,出版单位的企业化改制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在肩负意识形态安全责任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效益,形成了内容生产和印刷加工合作的经济基础。
网络出版、手机阅读对传统出版造成了很大冲击。因此,出版单位更加注重选题内容和按需出版印刷。我们也确实看到,在推行按需出版印刷和绿色印刷等方面,出版单位更愿意与高端印刷企业和绿色印刷企业合作,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印刷企业的转型开辟了新的通道。
印刷企业的“触电”虽然目前在国内还没有看到更多的成功案例,但业界坚信实体印刷企业与互联网融合的大方向是正确的。尤其是在单凭印刷技术已经很难解决业内诸多难题的情况下,依托印刷技术与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的结合,创建融入时代发展潮流的商业模式,成为印刷企业从传统印刷加工营销模式死胡同中突围的选项。
互联网+在印刷业做些什么?怎么做?都是业内研究和探索的问题。我认为互联网+起步最早、效果最好的是报业。
三是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北京印刷业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机遇和挑战。
北京的现状对印刷企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可以给行业形成倒逼机制,给企业形成倒逼机制,适者生存,强者发展,有助于我们行业和我们企业强身健体。通过淘汰落后产能、落后工艺和落后企业,有助于打破印刷业长期以来由于产能过剩,行车不分道,快车快不了的僵局,有利于把更多的资源集中到高端优势企业手中,从而提升行业整体的素质。
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为三地印刷业的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印刷企业在更广阔的区域里优化企业布局,实现特色聚集,提升产业素质,联手打造区域印刷业升级版提出了新的课题。
3、对企业转型发展的看法
一是企业转型发展,首先要清楚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我们不可能把目标客户一网打尽,只要能够网罗足够的客户就是成功的。有较稳定业务来源的企业,首先要在精细管理、降低成本、适当进行技术改造和做好服务上下功夫,要确保生存,再探索发展的途径。
二是企业转型发展要尽量躲开同质化,要谨慎涉足不熟悉的领域,要做特色,千万别和大老虎争食。北京雅昌借助印刷技术的优势和IT技术的优势向文化创意产业转型,是目前业界公认的成功转型范例。现在也有跟进的,我不想泼冷水,但我觉得在小众受体领域同质发展更要谨慎,避免形成叫好不叫座的局面。
三是鼓励印刷企业与出版单位联姻。北京已经有出版单位收购外地印刷厂的案例,有条件的印刷企业与出版单位联姻,也可以探索与网络出版的联姻,与电子、光学业的联姻。日本凸版、大日本印刷两个公司销售额分别在150亿美元,但传统印刷产值只占30%,其它收入都是印刷技术在其它产业中拓展的收入。强强合作打通产业链,可以创造双赢。
四是传统印刷的融合发展。
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是传统产业适应经济新常态必选的重要功课。在包括印刷业在内的一些传统行业围绕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着手制订“十三五”规划时,提及最多的一个词就是“融合发展”,也有说“融合转型”的。
以单一纸媒体印刷为主的加工方式和以撒出业务员跑单为主要营销模式的传统印刷,同质化的竞争已造成了产能的过剩和资源的浪费,已经不能适应经济新常态。当前这个问题更加突出,市场竞争激烈,业务空间收窄,企业效益下滑,除了少数服务特种需求、有垄断色彩的企业以及成功转型的企业,多数印刷企业的经营十分艰难。
印刷业整体上是一个竞争性行业,我们更应该立足于业内的明见明识,加快传统印刷的融合发展和转型。实际上,这些年来已有一些印刷企业融合发展转型的成功案例,更有一批勇敢探索的实践者。
对出版物印刷企业来说,产业链上端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已成转型定势,虽然纸质出版物不会消亡,但纸质出版物印刷的发展空间肯定相应收窄了,我们出版物印刷企业如何对应?
融合发展为传统印刷开辟了一个非常宽泛的转型调整空间。我们这几年见过传统印刷企业向文化创意产业转型,传统印刷企业依托互联网的融合发展,还有很多产业链、业内外融合发展的案例,如印刷与出版的资产整合,印刷企业与设备制造企业的资产整合,跨界的技术合作等,这都体现了新经济时代“一切都有可能”的特征。融合发展的空间之大,肯定还有很多我们没想到、未探索的领域,未知领域给包括印刷业在内的传统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更大空间。《北京日报》4月22日报道,老牌杂志社《读者》与跨界传媒合作,将自己过去30年独家提供的300篇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我们希望看到,这样的故事也能在印刷业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