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草案)》开始全程网络直播。陶庆华委员认为,“联合国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明确规定,在香烟上要有30%到50%的面积表明吸烟危害健康的警示。我国出口的香烟都要按当地规定执行这一做法,但在国内销售的时候这种标识就没有了。他建议北京通过地方立法的形式严格准入,“凡进入北京地区的香烟必须要在包装和烟体上印上50%的警示性画面。”(《北京日报》2014年7月27日)
现在的香烟包装,除过国家要求写上的“抽烟有害健康”的谨慎提醒外,其他设计图案则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即使“抽烟有害健康”这几个字也不醒目,无不追求包装的好看和美观,甚至追去奢侈包装,目的只要一个,就是要用美观悦目的包装来掩盖抽烟的危害,麻痹抽烟者,可以说相关管理部门对香烟包装的暧昧态度和做法,也助长了烟民的抽烟欲望。
让触目惊心或者“恶心”的香烟包装来警示吸烟者,这就如同安全管理的“梯子理论”一样,空泛地警告“注意安全”远没有警告“不用时,请将梯子放倒”更能够有效杜绝不安全事故,体现了减少和杜绝抽烟行为的宣传智慧,也体现了对公众健康权利的积极维护,也对即将成为烟民或者仍然无法抗拒香烟诱惑的老烟民是一种有效的以儆效尤,要想不成为香烟包装盒上那样的受患者,要有健康的身体,那就少抽烟或者干脆戒烟。
今年世界无烟日来临之际,卫生部发布首部《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报告》提到,公共场所已代替家庭成为二手烟危害最严重的区域;我国15岁以上人群中烟民近三成;成年男性超过半数吸烟;吸烟者开始吸烟的年龄不断提前,中国烟民世界第一;7.4亿不吸烟者遭二手烟侵害;未来恐每年300万人死于吸烟;吸烟者的平均寿命要比不吸烟者缩短10年。之所以形成如今尴尬而严峻的抽烟局面,和中国对香烟包装的暧昧态度不无关系。
无独有偶,为了帮助年轻人远离香烟,澳大利亚政府早在2012年就颁布了一项严格限制香烟包装的法案,该法案规定,澳大利亚市面上的所有香烟包装不得带有醒目的商标或者绚丽的颜色,而是统一使用橄榄绿色包装盒,并在其正面印有规定的图像内容,包括不健全的人体部位、腐烂的肢体或是因受父母吸烟而病倒的儿童照片。这是世界上第一份关于香烟包装的法律,也是最严格的香烟包装法律。
抽烟不仅危害自己健康,更危害家人和别人健康,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不和谐行为,与其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推动禁烟,还不如在香烟包装上多动脑子,多想办法,有时候,家人苦口婆心的规劝,社会谆谆善诱的劝告,政府不遗余力地提醒,远没有香烟包装盒上一幅“可怕”的图片来得更有戒烟的原始威慑力和动力,这也是一种成本更低的警钟长鸣,还更有效,何“印”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