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酒瓶的分类综合概述

发表时间:2015/01/24 00:00:00  来源:会员提供  浏览次数:2135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酒瓶的发展飙升到了鼎盛期,过去让人不屑一顾的酒瓶,如今“异军突起”,被另眼相看。酒瓶终于摆脱了长期保持的“酱油瓶式”、玻璃材质、信息量少、不重装饰的简单样式,现在多姿多彩的酒瓶宛如“长江之水”滚滚而来,出现了百花争艳的繁荣景象,并作为一种文化景观,登上了大雅之堂,成为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形容酒瓶的韵味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厚重的书、凝固的音乐、含情的雕塑……”足见酒瓶的文化品位已经逐步形成。

        如果说过去民间的传统酒瓶更注重日用性和实用性,那么现代酒瓶更增添了艺术性、思想性和科学性。现代酒瓶内涵丰富,已经超出了仅为盛酒容器的概念,赫然变为一种特有的包装艺术品类和雅俗文化的载体。

        为了更好地开展酒瓶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应该对林林总总的酒瓶做进一步的分类研究,规范酒瓶的分类原则和术语;这样对酒瓶收藏者个人来说,也会增加无穷的情趣和研究的深度。所以,对酒瓶进行科学分类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下面就个人的理解,尝试提出酒瓶分类的设想。

一、按收藏价值分

         可分为普通型和特殊型。酒瓶收藏一般不把精力花在数量过多、没有特殊信息的现代传统形状的玻璃瓶和陶罐上,这些大众化的酒瓶可归类于普通型。我们收藏的重点应是那些有“特殊意义”的酒瓶,简称特殊型酒瓶(或特殊酒瓶),如:艺术酒瓶(具有艺术观赏价值)、怪异酒瓶(如会学鸟鸣的功能怪异酒瓶、歪脖的形状怪异酒瓶)、特别历史时期的酒瓶(如古代酒瓶、文革酒瓶、有重大历史事件或名人背景的酒瓶)、纪念酒瓶(如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龙形瓷瓶、庆祝金门和厦门首次通航描金白瓷瓶)、贵重材料酒瓶(如玉、银材质)、名牌酒瓶(如茅台、路易十三)和象征性酒瓶(如用酒瓶制作的奖杯、慰问老山前线的炮弹形酒瓶、用于广告的酒瓶等,这类酒瓶已不是商品或艺术品,盛酒的作用已退化,而专用于精神表达或推销宣传)。       

        中国到底出现过多少种特殊型酒瓶呢?1998年4月《大地》登载“酒的咏叹——中国酒类市场透视”一文报道:“全国注册登记白酒厂4.6万个”;前几年乔天明先生在《中国西部与中国白酒业发展态势探讨》一文提到:“1997年全国白酒企业3万余家,至今有5万多家酒厂”;2001年国家工商局商标局和国家轻工局编著的《中国酒类产品注册商标集》收集了正式注册的酒类商标也达31 248个。为此,经我初步考证分析,按建国以来曾达到5万个酒厂计算,平均一个厂家只要推出一种类型的特殊型酒瓶,特殊型酒瓶的数量就至少在5万种以上。其实这仍然是一个非常保守的估计,因为不少厂家一家生产的特殊型酒瓶就达数十种之多,如浙江的绍兴黄酒、贵州的茅台不老酒、新疆的伊力特酒和四川的五粮液等;虽然不断有旧的酒厂关闭,但新的酒厂如“雨后春笋”般的诞生,意味着不断有旧的品种绝后和新的品种涌现;而且这5万种瓶子也不含建国前的“老”酒瓶和外国的“洋”酒瓶。如此可见,酒瓶的收藏天地之广阔、其前景的诱惑力之大。所以可以断定,永远不可能有任何一个部门或个人能够收齐如此多的特殊型酒瓶,一些人的藏品虽已具有相当规模,但在浩瀚的酒瓶海洋中,也只是“冰山一角”。

二、       按形状分

       主要是传统式和多样式两大类。传统式的酒瓶形状多为“手榴弹”形(如啤酒瓶)和坛罐形;多样式的酒瓶打破常规,造型涉及人物、动物、神鬼、植物、建筑物、自然景观、生活用品、娱乐用品、军械用品、交通工具、仿古物品、几何形、抽象形等等,形状千姿百态,让人目不暇接。可以说,凡是世上可见之物,都有可能成为酒瓶的创作原型,收藏这类酒瓶有收藏万物之感。从某种意义上说,酒瓶的艺术魅力主要就体现在惟妙惟肖、个性张扬的形态上。

三、       按材质分

        几千年来,酒瓶的材质是不断变化的,主要根据当时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来决定。远古时期,主要是竹、木、匏、果壳和动物角一类的自然界形成的天然容器;新石器时代至夏代,以陶器为主流,并出现了少量的铜器和漆器酒具;商周时期,随着青铜器的普及,铜酒具占了主导地位,陶器退居“二线”;秦汉时期,盛行漆器,并出现玉酒具;从魏晋到唐宋明清时期,瓷酒具一直稳坐霸主宝座,美酒与陶瓷都是我国值得大书特书的“国粹”,两者结合,使酒具增添了无穷的文化底蕴和厚重的历史情怀。这一时期也有不少金、银、玉质的贵重酒具;从民国至今,我国一直以玻璃酒瓶唱主角,并大量采用陶瓷酒瓶(有不少酒瓶使用景德镇瓷、宜兴紫砂和知名窑口烧制的瓷器),另外还有少部分用铝、镀锌铁皮、塑料、不锈钢、人造水晶、竹、木、匏和特殊纸等制做的酒瓶。

        由于玻璃酒瓶泛滥,又多缺乏瓷器的韵味,因此不被一些收藏家看好。实际上,有的玻璃酒瓶也很有特点,笔者收有两支与实物大小一样的猎枪形状和冲锋枪形状的仿真玻璃酒瓶,曾使不少参观者惊诧不已。2004年6月9日,在俄罗斯举办的“圣彼德堡酒品和伏特加展览会”上,居然展出一瓶俄现任总统普京造型的玻璃酒瓶,这种酒瓶尽管是玻璃的,但其收藏价值不言而喻。另外玻璃酒瓶的渗水率最小,材质元素最稳定,从保持酒质的角度看,它既不易渗漏“跑度”、损耗,又不易从瓶体材料分解出有害元素,因此实用性和安全性最好。有的商家为了使酒瓶即利于保证酒的质量,又能够在视觉上吸引顾客,把酒瓶分为内外两部分,内瓶仍用玻璃瓶,外面紧紧套着或包着一层用景泰蓝、竹草、塑料、绒布、彩纸等制做的漂亮外衣,我们这里权称为“复合材料”酒瓶。

        纵观中国盛酒器皿的演变过程,曾占主导地位的质料顺序大致是:天然材料——陶——青铜——漆——瓷——玻璃。

四、按时代分

        大致可分为古代(即清朝以前)、近代(又可细分为3档:辛亥革命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现代(又可分为建国初期、文革期间、改革开放以来)。实际上古代的酒瓶已经是古董范畴了,因其来源太难、耗资巨大,一般收藏家的藏品中不以其为重点。民国时期的实用酒瓶因时代久远、瓶型大都简单,多已成为丢弃之物,很少存世。目前我国民间酒瓶收藏家的绝大部分藏品是现代酒瓶,而且主要是“文革”以后生产的,建国初期和“文革”时期的酒瓶则不多见,因其具有特殊的收藏价值,一直是收藏家们苦苦寻觅的目标之一。

五、按容量分

   目前尚无统一的分法,笔者根据多年的把玩探究,认为可分为4档:

   小型(小于200毫升)。等于或小于50毫升的小型酒瓶多为酒版,有时是用来当作样品促销的,国外比较流行,已形成专题收藏品类。我国近几年小型酒瓶也逐渐增多起来,但容量一般都等于或大于50毫升。笔者有一支奥地利出产的皮靴形利口酒小瓶,仅20毫升。这还不是最小的,据报道在国外市场上流通一种“白马”牌苏格兰威士忌,只有1.3毫升,可谓是真正的袖珍酒瓶了;

  中型(200—1 000毫升),即普通型,是市面上流行的“不大不小”的酒瓶,尤以500毫升(白酒)、640毫升(啤酒)、750毫升(威士忌、白兰地、葡萄酒、朗酒等)和800毫升(香槟酒)的酒瓶较为普遍;

   大型(1 001—5 000毫升)和特大型(5 000毫升以上),笔者购有一尊容量为20升(20 000毫升)的特大型三彩盖瓶,据转让者说,此瓶是过去大户人家专用来泡制药酒用的。日本清酒的容器容量有不少在1800—72000毫升。据《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记载,目前最大的酒瓶在英国,1958年5月英国的斯托克镇吹制了一个名为“阿德莱德”的特大雪利酒瓶,瓶高1. 524米、容量93.2升(93 200毫升)。我国沈阳市有一个2002年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确认为“最大的瓶装白酒瓶”——“国粹”酒瓶,由景德镇制造,瓶高1.52米,最大直径1.1米,净重410公斤,能容纳白酒800公斤;然而这一纪录很快又被打破,中国国家博物馆于2004年12月16日将一大坛杏花村汾酒收为藏品,该坛高1.49米,直径1.3米,估计可容酒2000升,由河南南阳产的宝玉坛盛装,已申报世界吉尼斯纪录,这个酒坛可称得上是真正的“酒瓶王”了。

六、按地域分

         分为中国酒瓶和外国酒瓶两大类。中外酒瓶各具特色,大体来说,中国酒瓶古朴意深,有历史的凝重感;外国酒瓶典雅新潮,有飞跃的时代气息。当酒瓶收藏到一定规模后,又会发现,外国不同国家、中国不同省区的酒瓶也会表现出较大的异地文化差别,如北京多突出古都建筑造型(如华表、祁年寺等);福建省的神佛酒瓶最多(如观音、土地爷、妈祖等);山东省多名胜和名人酒瓶(如泰山、孔子、孟子、水浒人物等);山西的各种仿古彩绘瓷瓶让人爱不释手;浙江省的青釉开片瓷瓶和江西景德镇瓷瓶也独领风骚;云南省的竹筒瓶乡土气息较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台湾金门的瓷酒瓶,它们绝大部分为纪念酒瓶,不但精美细腻、无与伦比,而且含意丰富。另外俄罗斯的伏特加酒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