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话题,在任何一个国家,食品及其安全性都是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布衣百姓共同关注的焦点。80年代人们呼吁吃瘦猪肉,90年代呼吁吃“放心肉”,进入2000年以来,人们开始呼吁“安全肉”。
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此起彼伏,引起很多热议。提升食品安全质量成为整个社会的期望,而通过专业包装来增进肉类产品的食品安全其实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首先看看中国肉类食品安全现状——中国肉类食品的监督抽查从1990年开始,第一次安排在京津沪三市,合格率分别是70%、50%、30%,综合合格率仅为50%(来源:中国食品报),主要问题是微生物超标严重,食品添加剂、亚硝酸盐残留超标严重。导致问题的原因是很多生产企业加工条件不达标,卫生管理差,肉类食品的包装还处于初级阶段,以散装裸卖肉品为主,同时流通环节的二次污染也比较严重。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大型肉类厂商不断地主动改善生产加工条件,获取各种认证——如HACCP及各类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使问题得到了有效改善。不过从饲养、屠宰、储藏、运输到销售,再到百姓的餐桌,链条上任何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食品安全。
我国肉类总产量居世界首位,但肉类深加工制品的比例、品种和质量距世界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其中包括肉类食品包装技术,特别是软包装技术。如目前复合类的塑料包装在肉制品包装中占据相当市场。复合包装是双向拉伸聚丙烯与聚乙烯复合而成的包装,或者是聚酯与聚乙烯复合而成的包装,他们是由两种材料用胶粘剂复合在一起,其不仅阻隔性差,而且由于多数胶粘剂含有苯类、酯类、酮类等有害物质及异味,容易迁移渗透而污染食品,国家对食品多次质量抽检显示,一些食品不合格是由于复合包装袋(膜)渗出的有害物质造成的。
在欧美、澳大利亚等发达地区或国家,养殖会集中在大型的养殖场,有利于控制疫情发生;其次,在大型屠宰场屠宰牲畜,良好的机器设备及检疫检验使卫生得到控制;胴体经过预冷、排酸后进入分割程序,肉品会根据市场需要被分为各种部位肉;分割后,高阻隔真空收缩袋把卫生的肉品紧紧保护起来,然后储存到零度的冷藏库;市场订货时,冷藏车内整齐码放的包装肉品,相比直接运输胴体可为厂商节省大约25%的运输费用。在发达国家,真空收缩包装的红肉产品——牛、羊、猪等在严格的冷链条件下分别能达到100、70、45天的保质期,能给终端的储运,备货,销售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提升。
接下来,肉类产品将主要被分流到两个渠道:直接进入超市储藏间,或运入配送加工中心。进入超市的肉品,其包装直到销售的前一刻才被超市员工打开分装,或者不被拆封,完整地陈列在货架上销售;进入配送加工中心的肉品会被进一步加工成为能在零售终端销售的盒式即售肉品。这样,产品从生产到运输,再到销售的整个过程中都受到专业严格的保护,避免了二次污染。更进一步,规范包装的肉品使食品安全可追溯系统的建立成为可能。消费者可以通过观察每个产品的封口上的特定印章,确认包装没有被打开过,安心把肉品带回家。
《食品安全法》的施行将肉类食品安全提到了新的高度,肉类制品包装质量的重要方面。食品包装材料不能变为“隐形添加剂”导致肉制品的不安全。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新鲜、营养、安全的肉类制品,是食品企业和包装企业的义务和责任。
会员登录